一、最沉重的话题:明天我们如何养老?
全国政协委员、厦门市政协主席陈修茂:“现如今,我国养老形势日益严峻,解决‘明天我们如何养老’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民生课题,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在立法上得到重视。”
二、最赞的提案:成立“中国老人银行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奥盛集团总裁汤亮:“对温饱线以下的老人的养老困局,国家应该财政扶持,予以照顾。对中间这部分庞大的老人群体,国家应该结合金融改革的实践,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,帮助这些老年人更好地‘理’好手中不多的养老积蓄,增加收益率,使他们日后有更多的养老经济保障。国家根据中国的养老国情,以金融改革的新思路,创立一家具有中国养老特色的‘中国老人银行’。由国家权威商业银行主办并负责投资运作,吸储的投资资本金,全部来自全国60岁至75岁老人的养老积蓄。”
三、最实在的想法:建立村级幸福院
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南省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:“应该以村为单位修建老年人幸福院,村委会为农村幸福院建管的主体,由子女申请、老人自愿,并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后入住,村集体负责承担或者村集体和入院老人家庭共同承担水、电等日常运转费用,老人的衣、食、医由本人和子女保障。老人幸福院的职能不仅仅只是养老人的身,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,而是要通过传统文化交流学习、读书看报等途径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,让老人老有所乐,老有所得。”
四、最专业的约束:养老护理员应普遍持证上岗
全国政协委员何伟:“政府应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,为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培养有知识、懂技术、会管理的专业人才,包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疾病护理,突发疾病的急救,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及慢性病的保健护理等。已开设养老护理专业的高校及职业学校也要扩大招生,特别是男性生源。要普遍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,分批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培训。”
五、最细心的提醒:遗嘱服务应纳入养老体系
全国政协委员、《中国妇女》杂志总编辑尚绍华:“继承问题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和家庭和睦,应将遗嘱服务纳入养老服务体系。她建议将遗嘱服务纳入养老服务体系之中,在机构养老、社区养老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将遗嘱服务作为一项必要的养老服务进行规定,将机构、社区和家庭获得遗嘱服务的便捷程度、对遗嘱的接受程度、遗嘱普及率等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养老服务指标加以规范。”
六、最大胆的设想:楼盘需设老人活动空间
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:“现在很多老人需要照顾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和物质方面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空虚和寂寞。根据住宅比较集中的情况,可以选择公共空间来给老人们活动,让志趣相投的老人进行精神交流,唱歌、画画、写写书法,这些都是很好的养老方式,还可以解决白天子女上班后的照顾问题。这样的活动场所必须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或有这方面技能的人员。”
七、最有力的质问:去世后剩余养老金"充公"不公平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:“工薪族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交钱,但是可能到去世自己交的钱还没有领完就‘充公’了,难道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活得久一点吗?如果是退休前去世,这部分钱还可以返个人账户,如果是退休后去世,这部分钱就只能进‘大盘子’,对职工来说不公平。”
八、最人性的建议:照顾失能老人多发补贴
全国人大代表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易连军:“失能老人养老与其他养老方式不同,护理的是失能老人人群,护理难度大、任务重、成本高,居家养老给家庭增加负担,国家应制定有别于其他常规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,给予专门护理机构更高的养老床位补贴和专项补贴,扶持老人护理机构快速发展。”
九、最震撼的设想:发行养老福利彩票
全国人大代表、民盟中央常委沈志刚:“老年疾病和儿科疾病一样,需要独特的医疗方法,但是现在我国有儿科医院、妇产科医院,却没有专门的老年医院。老年人往往是多病缠身,各种疾病相互影响,需要全科诊断,多科会诊,综合施治。建议发行养老福利彩票,募集社会资金,专门用来医老养老事业的发展。”
(来源:《中国老年》杂志)
